close

我能做什麼?(Que fais-je?)

 

     從古至今,老師的責任與功能彷彿只是「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」。然而活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舞臺上,老師更應給莘莘學子更多的啟發(inspiration),開發他們無限的潛能(potential)。例如,給學生大格局的觀念「立足臺灣,放眼世界」,想達到這種境界,必須強化英語,而且讓他們認知到:具備英語能力,並非外文系或應外系學生的專責,其他科系的學生也應有足夠的英語能力,和世人分享自己的專業能力。除此之外,老師提供與世界接軌的訊息給學生,鼓勵他們報名參加,唯有如此,才能協助學生站上世界舞臺。

     201310月中旬,一心想為表演藝術學位學程的學生做點事,開發一些可能性(possibilities),想起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的同班同學,她曾經參加1985年的「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」(Chinese Youth Goodwill Mission)到美國訪問,認識同一團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的林隆旋(後來成為歌星和音樂人),從相識到相愛,相戀到結婚。於是我上網尋找「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」的相關訊息,竟然發現:從2000年停辦,已經13年了!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,但還是提筆寫了一封信到「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」的網頁(http://cygm.idv.tw),詢問:停辦了13年的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,是否會重辦。萬萬沒料到,2013112,救國團開會決定成立「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協會」,並且重辦這項意義非凡的活動(http://udn.com/CAMPAIGN/1024-txt-more-11/b2013-11-1-34.html ),外交部於2014220貼出「國際青年大使」甄選公告(youthtaiwan.net)。在此感謝輔仁大學英語系的Cecilia H. C. Liu教授提供有關「國際青年大使」甄選公告寶貴的詳細訊息。

    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蒙田(Miched de Montaigne, 1533-1592)常說:我知道什麼?(Que sais-je?)而我常捫心自問:我能做什麼?(Que fais-je?)由衷希望能為學生做點什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ylvie 的頭像
    Sylvie

    西薇亞的世界舞台

    Syl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